1971年韩先楚为陈再道说情,毛主席:让他给你当副司令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4:31    点击次数:110

在新中国诞生的历程里,出现了好多好多的民族豪杰,不论性别年龄,大家都豁出性命,为新中国的成立拼尽了全力,陈再道便是这众多英雄中的一个。

在新中国成立那会儿,他使出浑身解数,拼尽全力建设,可没想到,因为一些原因,他突然之间就成了好多人的对立面。过了好多年,他的老战友站出来为他说话,毛主席听后直接说:“要不让他来给你当副手吧。”

【枪炮里磨练出的陈再道】

1909年,湖北迎来了一个新生命,他就是后来的陈再道。不过,说起来,他本来不叫陈再道,而是叫程再道。为啥后来改了名呢?这事儿啊,和他的参军经历有着不解之缘。

当陈再道后来加入红军参与革命活动时,有人劝他,让他把名字给换了。

陈再道听后,并不太往心里去,随口说道:“反正革命总是得豁出命去干的嘛。”多年后,战友们常拿他的名字开玩笑:“你的名字起得可真妙,错得恰到好处,这样阎王爷都找不到你,你能多享几十年福咯!”

陈再道听后却笑道:“能活到八十岁我就很满足了。要是再多活几年,那不就是在白吃老百姓的饭,白浪费国家的钱吗!”

虽然关于他名字的两件小事看起来微不足道,但它们却能反映出他革命到底、为国奉献的决心。不过这些都是后来才知道的,其实这位老前辈小时候过得非常苦。

陈再道三岁的时候,爸爸因为得了痨病过世了,家里就剩下妈妈、姐姐和他这个小孩子相依为命。

小时候的他个子虽小,却也帮忙干家里的农活。都说“穷人的孩子早成熟”,因此在成长路上,他总比其他孩子更明白事理,这个优点一直伴随着他。

“好事不来双,坏事总一堆。”陈再道的父亲因病走后没多久,他的母亲和姐姐也先后离开了人世,幸好家里的叔叔伸出了援手,把他抚养长大。

尽管叔叔给了他帮助,但毕竟不是自己家里人,因此陈再道和叔叔之间总是隔着一层难以打破的距离。

小时候的他,尽管没有爸妈和亲人的疼爱,但在这份孤独里却变得特别机灵,只不过这种机灵,在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身上,大多时候只是表现为调皮爱玩。

有次他去山里砍柴,砍到一半时,觉得又口干又肚子饿。但身边啥吃的都没有,于是他就打起了旁边地里那些又大又脆萝卜的主意。

吃完饭后,陈再道怕萝卜的主人发现,就把剩下的萝卜头又塞回了土里。时间一长,萝卜就枯死了。萝卜的主人还以为是被小动物给弄坏了呢,这足以看出陈再道有多调皮聪明。

陈再道17岁那年,决定加入革命队伍。他孤身一人,心想:要是能干出一番大事业那当然好,就算不幸战死沙场,也没几个人会为他的离去而难过。

他当时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开朗的心情,加入了党指挥的农民自卫队里。

就是那个时候,因为报名时出了一点小差错,我的名字从程再道变成了陈再道,结果这个名字就用了一辈子。1928年,在战友的引荐下,陈再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成了一名党员。

1937年,日本鬼子打进来了,抗日战争的战火也随之点燃。陈再道响应党和人民的呼唤,毫不犹豫地带着手下的兄弟们,冲到了打鬼子的最前线。

陈再道起初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的副头头,他领着战士们参与了好多仗,比如七亘村的突袭战、黄崖底的大战等,给队伍积攒了很多打日本鬼子的经验,也为他后来抗日的事业铺好了路。

在打仗那会儿,陈再道表现得特别出色。1947年鲁西南那场大战,他带着手下的弟兄们一起上,跟敌人打了足足十二天十二夜,最后成功把敌人的第66师给打垮了,还收获了好多战利品。

更关键的是,他这一战的胜利,成功拖住了敌人的步伐,在某种程度上也帮了其他兄弟部队一把。

陈再道的军事生涯中,有着许多这样的辉煌成就。他从小就很聪明伶俐,靠着这股聪明劲儿,赢得了不少战斗的胜利,为人民和国家做出了众多贡献。

为何这样一位立下无数战功的将军,会从高高在上的位置退下来,乐意去做副司令呢?其实啊,这都拜他那有啥说啥的直脾气所赐。

【心直口快引来的苦难】

陈再道在战场上是带领着一群英勇战士的头儿,但他也特别听上司的话。他这个人,不太计较事情的对错,只看命令的“分量”。结果,正因为这样,他惹上了麻烦。

1964年,总参谋罗瑞卿提出要让海军、陆军、空军都搞起“培养高手”的活动。这下子,全国的大军区小军区都忙活开了,总共有一万多名士兵参与进来,还有八万多军官前来观摩。这场大比武动静可不小,成了很多人茶余饭后经常提起的事儿。

陈再道也是这样,可他万万没想到,自己随口说的一句话,将来竟会变成亲自把自己推进困境的那股力量。

在那个特别的时期,大家都说话做事小心翼翼,像他这样有身份的人更应该懂这个道理,但他却没往这方面想过。

说到军区里那次聊起罗瑞卿大比武的事儿,大伙儿都纷纷发表意见,陈再道也在旁边插话。他这人说话直来直去,从不想自己说的话有啥深层意思,会不会惹出大麻烦。于是,陈再道就毫无顾忌地说开了:

李立三来了,我就跟着李立三走;王明一来,我又跟着王明;张国焘来了,我就听张国焘的;罗总长来了,我也听罗总长的。反正我这个下级,就是谁管我听谁的,以后这种跟着别人走的情况可能还会有。

大家听了这话都沉默了,心里都明白这话的分量,没人敢搭腔。但陈再道却一头雾水,以为大家没明白他的意思,所以气氛才僵住了。

这次说话不过脑子可能还没让他成为大家批评的对象,但更关键的是,他之前在办公室和人闲聊时,竟然提到了主席。要知道,陈再道和主席关系一直很好,他向来是很尊敬主席的。

他却这么说:“你们知道毛主席为啥身体那么棒,长得那么壮吗?他说是因为他每天都吃半碗像白浆糊那样的东西。要是我也能吃上那么好的玩意儿,说不定我也能长得胖乎乎的。”

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,这样的话就像一记猛拳,把他以往的成就都给打垮了。

1967年,陈再道被人当成了十足的“坏蛋”,以前尊重他的人开始改变态度,就连他的亲人也跟着受到了不一样的看待。

短短几个月,自己就从大家敬仰的革命老将变成了有些人眼中的钉子,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,谁心里都不好受,就连一向直性子的陈再道也难以不把那些闲话放在心里。就在这艰难时刻,有个人给了他莫大的鼓舞。

【迎来转机】

在那场集训的大会上,好多碰到难题的人都聚在了这间礼堂。毛主席站在台上讲话,他的眼睛其实一直没离开过陈再道,心里头还琢磨着陈再道会不会因此就泄了气。于是,毛主席就提高嗓门,当着大伙儿的面喊了起来:“陈再道,你站出来!”

陈再道一听主席喊他,立马来了精神,他嗖地一下站起来,双手高高举起向毛主席挥手。毛主席一瞧见他,脸上就绽开了笑容,当着大伙儿的面鼓励道:“要加油,革命的路还得走下去!”

陈再道听后,心里久久不能平复。这些话虽然不长,但却深深鼓舞了他,让他瞧见了前方的光亮,而这光亮也渐渐地转化成了转机。

陈再道在红四军的时候,就和韩先楚认识了,他们一直是好朋友。那时候,韩先楚没受到什么特别事情的影响,所以等陈再道去了农场“劳动”后,韩先楚就跟农场的人说,让他们好好关照这位为国家为人民都立过大功的老战友。

有了这些特殊关照,陈再道没怎么参与劳动,之后还设法去了福建军区,一边接受治疗,一边调养身子。

1971年,韩先楚在北京又一次见到了毛主席,他跟主席说起陈再道很想再次为国家做贡献的心愿。主席听后沉思片刻,说道:“要不就让陈再道去给你当个副手吧。”

韩先楚听了这话,心里也为老朋友感到高兴,但他同时也有点犯愁,毕竟陈再道以前的地位那么高,现在让他当副司令,总感觉有点大材小用了。

当韩先楚再次碰到陈再道时,他笑着把这事儿告诉了陈再道,还打趣地问:“你愿不愿意职位降一降,当个副司令呢?”

陈再道笑了,他说:“我一切都听组织的,组织让我干啥我就干啥。而且,我能重新出来工作,全都是多亏了你。”

接下来的三年,陈再道一直在福州军区工作,后来慢慢转到了幕后,干起了军事顾问的活儿。没几年,因为他以前带兵有方,组织上又安排他去铁道兵那里,当上了司令员。

1993年的时候,陈再道老人在北京因为生病而离世,他那时84岁。

陈再道的一生,既光彩照人又历经坎坷。在他风光无限的时候,身边有众多的人民战士,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,在祖国大地上奔波,为了这个饱受战火摧残的世界而拼搏。

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,他被大家指责为“不好的人”,不仅丢了官,还被派到农场去干活。但不管是以前的风光还是后来的磨难,陈再道心里想的都是老百姓和国家,这份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心意,就像一根柱子,支撑着他熬过了好多风风雨雨。

像他这种心里一直装着老百姓和国家的老革命家,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尊敬吗?